女孩子一起走路聊天,竟然有人偷听,两人吓得够呛。
两人急走了一段路,才回头去看,见那人不见了,兰芝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,说:“那是个坏人吧,还好咱们两个人一起。”
冬儿也往后看看,身后的人们各自行走,再没有什么形迹可疑的人在身后。才接着兰芝的话说道:“这里人来人往的,只要咱们走自己的路不理他,倒也没什么。好在咱们这一路都不偏僻。”
冬儿想,估计是自己两个女孩子说话声音有些大了,招来了心思不良的人。
冬儿看看没事,放低了声音,继续说:“还是说说你家里的事情吧,要是定下年前就开张,那还是赶早的好。我家里最近也不消停,要是不想麻烦,就不要管其它。我家人又不去吃你家的馄饨汤,怎么会知道馄饨馅的味道。还有,即使一样的用料一样的手法,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,做出来的食物,味道也不尽相同。何况煎和煮的味道又有不同。这个你爹肯定知道。”
还唠唠叨叨的告诉兰芝调馅都用什么,怎么调。
兰芝摆手:“还是我家里准备好了,你亲自演示一遍的好。”
冬儿疑问:“你娘不是怕有是非吗?”
兰芝滞了一下,说:“我再同我娘说说看。”
看着两个小姑娘走远,青衣人对身边身穿藏蓝暗花锦绸长袍的人说:“子章兄,没白出来一趟吧。哪里比不上你窝在家里对着账本发呆。走吧,我再带你去尝尝八珍烩,吃了八珍烩,你这一趟府州之行就圆满了。省得你埋怨我诳了你来。”
锦绸长袍嗤笑他:“两个小姑娘随口聊天说的话,也值得你这么得意?何况,管他有道理没道理,这话也不是你说的。”
青衣人笑道:“管他是谁说出来的,说得对就好。”
只是看冬儿调了一次白菜肉馅,人家兰芝爹调的就能更好,喷香。
冬儿不得不感叹,不是人家不够聪明不够能干,而是经见得少,还因为缺乏资源,没机会试验。想当初,自己单独开火做饭,又是网页又是视频,还试了不下五次,才做好了一张像样些的葱油饼。
两天后,兰芝家的馄饨摊第一天出摊。
只不过十几碗的量,兰芝娘领着兰芝两个弟弟,一直卖到亥时,卖完最后一碗,才又冻又饿的收摊回来。
而兰芝说起来的时候,却是满心的欢喜,挣了几十文钱呢。
再一天,大春又回来拿走了二十斤糖。给郑氏钱的时候,大春一副给家里挣了钱的功臣模样,甚是讨厌。
看着大春离去的背影,冬儿有些不厚道的咋着舌和二黑说:“这情形,罗师傅是要和盛德记拼生意啊!”
杨秀庭站在两人身后,叹了口气:“不会有事吧?”
郑氏说:“不会,就像大春说的,盛德记还能不要咱的糖吗?那他卖什么?”又点着冬儿:“消停点,不要老是在一边煽风点火。”
转眼看到冬儿和二黑又鼓捣破纸片时,郑氏一脸的嫌恶:“做完了正经事情,再鼓捣那些破纸片。还有,二黑,把你那堆破纸找个清净地方放。家里就那么点儿地方,正经东西都没处搁。”
杨秀庭拉了拉她,劝解:“好了,由着他们好了,哪里耽误了正事。”
郑氏愤愤的说:“有点时间就对着那些破纸,看了不心烦哪?有什么用?”
二黑辩解:“有用的,现在路上的牌子标识,我都能认得。”
郑氏侧目:“那怎么了,以前你不认得,耽误什么了?现在你认得了,多出什么了?”
二黑张着嘴,不知道该怎么反驳,一时脸有些涨红。
冬儿看他可怜,推着他:“走,我帮你装车。过一会儿,该出门了。”
郑氏哼了一声。
进了腊月,大春六天里提了三次糖,都是二十斤。盛德记的量却没再增加。
按理说,进了腊月,大家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置办年货了,而糖果是每家必备的。二黑的摊子每天都忙的很,盛德记的糖果应该卖的更好才是。
冬儿隐隐的有些不安。
兰芝还是每天和冬儿一起打柴,不但供家里,馄饨摊也是要柴火的。不过,馄饨摊的生意好了很多,为了吃少些烟气,摊子上要搭配些木炭。这样,兰芝打的柴也算勉强够用。
兰芝家的摊子算是开起来了。兰芝几乎有些雀跃的说:“我昨天给我娘三弟四弟送晚饭,我们亥时三刻才收摊回来。”
那就有十点多了,还是这么冷的天。冬儿看白痴一样的看着她:“那么晚回来,你还高兴成这样。”
兰芝纠正她:“不是因为卖不完,是因为卖的快,我们又多调了馄饨馅。昨天比前些天多卖了二十碗,二十碗。”
兰芝怕冬儿没直观印象,竖着两根手指,在冬儿脸前晃。
冬儿拿掉她的手指,笑着说:“看到了,就是高兴,你也小声一些。忘了那次被坏人盯着了?”
兰芝忙收回手,捂在嘴上,还前后左右的看了看
第39章:罗木匠要和盛德记拼生意?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